凯里市: “五个聚焦”谱写脱贫攻坚精彩篇章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首府所在地的凯里市,2014年,共识别出国家标准贫困村81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6290户60496人,农村发展获得上级项目资金支持相对较少,脱贫攻坚面临着巨大压力。

“十三五”期间,凯里将脱贫攻坚作为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号工程”来抓。短短数年间,凯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速度和高度,攻城拔寨,奏响了“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主旋律。脱贫攻坚带给凯城大地跨时代的改变,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千百年来前所未有,打出了脱贫攻坚的凯里战法。

聚焦“按时打赢”,强化攻坚保障

近年来,凯里市上下齐心,三军用力,在脱贫攻坚中深挖贫困根源。坚持把“精准”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通过强化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精准管理、监测预警、问题整改等,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保证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不断完善责任体系、帮扶体系、督导体系,强化攻坚力量保障,推进扶贫协作。特别是2019至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吹响了总攻号角,全市干部职工尽锐出战,1908名市直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态势势若破竹,携手决战贫困的坚强力量不断汇集,一系列惠民举措加速落地,凸显了脱贫攻坚的凯里担当,交出了精彩答卷:

2019年,全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320人,稳定实现剩余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

2019年,全市退出贫困村15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0个),贫困村数量减少到零个;

2019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贫困劳动力家庭14050户29997人,就业率达93.87%;

2019年4月,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现场观摩会在凯里召开,“出门七有”易地扶贫搬迁经验模式得到肯定。

2016年以来,凯里市共获得杭州对口帮扶资金9500万元,精准安排实施项目38个,带动贫困人口增收11048人。目前,全市有杭州市党政挂职干部2人、各类挂职专技人员177人,通过“银龄计划”引进杭州市退休医疗专家2名;累计引进浙江籍企业32家,带动贫困户3255户,吸纳就业413人;累计劳务输出到东部协作地区(浙江)就业贫困劳动力518人。

聚焦“产业就业”,促进稳定增收

贫困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不足问题。凯里用改革创新精神,坚定不移将“产业就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

“能在家门口的黑木耳基地就业,以前想都不敢想。”成为“上班族”的凯里市三棵树镇杨家寨杨女士说,过去的村民直到日上三竿,才会见到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村民“靠在墙根晒太阳”。

“现在,上学的、上班的,村庄早晚越来越热闹,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节奏也加快了。”杨女士感慨道。

就业是推进脱贫攻坚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之一。为此,凯里不断扩大就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扩容就业“蓄水池”。

强化产业扶贫促增收。以50个党建农业产业扶贫园建设为载体,以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鸡、猪、渔、菌、菜”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和林下“鸡、蜂、菌、药”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目前,全市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州级农业龙头企业33家,建成舟溪云谷田园、三棵树格冲党建扶贫园、碧波大堡供港蔬菜基地等一批示范基地和园区。目前,凯里市实现蔬菜种植15.36万亩,食用菌种植0.27万亩,水果种植10.02万亩,中药材种植3.58万亩,实现生态家禽存栏118.93万羽、出栏189.64万羽,禽蛋产量0.37万吨,生猪存栏9.38万头、出栏9.04万头,水产品总产量2845吨,全市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累计达29.93万亩,产值54889万元。

强化就业扶贫促增收。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通过送岗位上门、招聘会等对返乡人员迅速精准提供就业帮助。目前,全市累计促进省外返岗人数22433人;累计开展包车、专列等形式有组织劳务输出223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62人;累计省内返岗就业13691人,其中州内返岗8136人,州外省内5555人;累计促进省内外返岗就业36124人。同时,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目前已安置613名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在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公益性岗位就业;安置732人在乡镇扶贫公岗工作(其中贫困户574人,非贫困户158人)。疫情发生以来,新增乡镇扶贫公益性岗位5人,新增生态护林员680人,新增易地扶贫搬迁公益性岗位51人。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力家庭14050户31956人,实现就业14050户29997人,就业率为93.87%,“三类零就业家庭”已动态清零,实现了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

在抓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凯里市充分发挥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消费扶贫作用,建成了下司古镇、苗侗风情园、云谷小镇等一批景区景点;建成1个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91个农村电商服务点,其中39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电子商务服务站,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推进“黔货出山”;通过网络直播带货、推动传统行业向网络销售转型、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助推“凯货出山”等措施,精准促进贫困农户农产品销售,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付出就必定会有收获。2020年,凯里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4224元,增长率为8.1%。

聚焦“政策保障”,巩固脱贫成果

冬日暖阳中,凯里市棉席村,栋栋高楼林立。年近70的张大爷坐在房前的葡萄架下,品尝刚刚煮好的一壶清茶。

与今时之面貌形成鲜明对比:昔日的棉席,基础条件薄弱,土地贫瘠,贫穷落后面貌迟迟难改,“贫中之贫”的喟叹如影随形。

“过去喝水都是黄泥水。”张大爷说,没想到几代人饮用安全水的夙愿,在他这一代人实现了。

为了实现群众这一夙愿,2019年6月,凯里市委召开“大战140天”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11月,又紧接着召开全市脱贫攻坚“80天决战行动”启动会。

关键时期,连续召开两次重大会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次会议召开以来,通过深刻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洗礼,脱贫攻坚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灵魂深处。

通过努力,如今,均已实现了预定目标。

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累计投资9753万元实施208个农村人饮项目,完成了655个农村饮用水点的水质检测,水质全部达到农村饮用水标准。

实现教育保障全覆盖。完成改薄工程17万平方米;累计发放各类教育资助资金2.63亿元,资助29.98万人次;采取“一人一方案、五人共研判”工作机制和“三账”制度,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已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失学辍学学生“清零”。采取“一人一案”、因人施教的方式,开展送教上门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残障儿童上学难问题。

实现医疗保障全覆盖。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农合参合率100%,全部兑现了政府资助;组建113支队伍深入村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和医疗健康服务工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建成行政村卫生室150所、村级医疗服务点53所,实现村村有村医巡诊。

实现住房保障全覆盖。累计投入1.72亿元,实施危改10955户,做到“应改尽改”;全市就地脱贫户和拟脱贫户住房评定覆盖率达100%,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实现兜底保障全覆盖。目前,全市纳入农村低保3795户9353人,纳入特困供养549人,纳入孤儿保障90人,纳入临时救助631人,纳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托养补助对象5664人,已全部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救助补助资金。

同时,抓好金融扶贫政策落实。截至目前,全市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贷款户数8693户、贷款金额50697万元;扶贫小额信贷累计贴息3743.14万元,累计注入风险补偿金2950万元。

近年来,凯里市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全面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也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建成通村油路(水泥路)696公里,2015年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累计投入8103万元建成通组公路192.7公里,已基本实现“2个3”目标,15个镇街开通公交线路,126个行政村通客运,农村群众出行变得更加便利;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3.16亿元,全面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农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54千伏安,农村供电可靠性达到99.8%;实现30户以上自然寨光纤宽带全覆盖,自然寨4G网络覆盖率达100%,实现移动电话网络“村村通”,广播电视“户户用”;投入12.53亿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程,为全市17个镇街共163个行政村、1275个自然寨配备各种垃圾清运设备5696件(套),配备398名村级保洁员,常态化开展卫生清洁,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聚焦“五个体系”,写好“后半篇文章”

2019年,凯里市积极主动融入全州脱贫攻坚主战场,充分体现州府城市的政治担当。目前,已完成搬迁10027户44179人,其中市内搬迁5887户25044人,接纳跨行政区域(跨县)搬迁4140户19135人,“十三五”搬迁任务全部完成。

当领到人生第一笔工资时,长期在家务农的台江县搬迁群众李女士激动地哭了。“从来没想到,我也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她说。

在凯里市杭州路东出口安置点,和李女士一样的家庭并不鲜见。随着搬迁安置点一批扶贫企业和扶贫车间的相继建成,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厂务工,彻底告别过去“围着孩子和锅台转,花钱要伸手问丈夫要”的日子,家庭地位获得提高。

脱贫攻坚不仅让贫困群众有吃有喝,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也让贫困乡村村村有歌声、户户有笑脸,更让搬迁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市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十三五”期间,建成5个安置点,共有安置房10865套。同时,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扎实推进“五个体系”建设,真正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医院、公交等各类设施,实现小区有组织、有园区、有学校、有医院、有商场、有公交、有公园“七有”。

完善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建成凯里市新市民培训学校等培训平台和11个扶贫车间,劳动力就业率为87%,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

完善文化建设服务体系。实行“一乡一区、一村一楼、一组一梯”亲情安置模式,建设乡愁馆,开展“议变化,颂党恩”主题党日活动,举办迎新春文艺活动、民族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拍摄《春天移民之路》微电影,创作《搬到凯里幸福来》等移民主题歌曲,增强群众归属感。

完善社区治理服务体系。成立移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机构,实施“雪亮工程”“地网工程”,组建“专兼合一”的社区网格队伍,推行“警”“民”联合巡防,实现移民社区“零”发案。

完善基层党建体系。在移民安置点成立4个社区党工委、1个党总支、14个党支部,建立党建网格管理机制和服务党员群众网络平台,开展“三亮三比三做”活动,机关单位1169名党员主动到移民社区报到,很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聚焦“内生动力”,激发造血功能

为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凯里市坚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通过扶志摆脱“意识贫困”、通过扶智摆脱“能力贫困”、通过乡风文明建设摆脱“精神贫困”,实践探索“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精神文化脱贫巡讲会”等扶志扶智模式,着力激发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

目前,凯里市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市共有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乡镇6个、省级文明村10个、州级文明乡镇2个、州级文明村17个、市级文明乡镇6个、市级文明村63个,并命名“十星级文明户”2.3万余户、“五好家庭”600余户。

同时,凯里市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以昂扬的斗志,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战术”,推出“抓政策宣讲、抓精准管理、抓短板补齐、抓产业发展、抓环境整治、抓队伍建设、抓党恩教育”的“七抓七促”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以及“党建引领强园区统筹、主体培育强园区带动、产业聚集强园区支撑、要素倾斜强园区保障、机制创新强园区动力”“五强”模式,确保按时打赢,谱写了脱贫攻坚的精彩篇章。

向往美好生活的凯里人民,以众志成城、永不言弃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困中之困”“艰中之艰”,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向党和人民坚决兑现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一人”的庄严承诺。(图/凯里市扶贫办、禹俊涛 文/粟琼、黄轩俊、才淦、江涛)

关于作者: 新闻中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