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科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与百姓就医的安全、舒适息息相关;麻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更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一环。自2017年以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CSA)和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CAA)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定为中国麻醉科普宣传周。2021年3月29日,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主办,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BSA)承办的第五届“中国麻醉周”启动仪式在北京召开。
2021年“中国麻醉周”围绕“敬畏生命,关注麻醉——疫情防控救重症,分娩镇痛护新生”这一主题,旨在介绍麻醉学科和麻醉医生在急危重症患者诊疗以及突发事件救援中的使命与担当;同时,普及分娩镇痛相关常识,推动分娩镇痛普及实施,为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降低分娩相关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本次新闻发布会由CSA秘书长李天佐教授、副秘书长申乐教授,CAA总干事罗艳教授、副总干事顾卫东教授主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王斐、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李国勤、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书记王建东、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石丽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黄宇光、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于布为、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米卫东、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吴新民教授以及王恩真教授、叶铁虎教授、岳云教授、杨拔贤教授、蒋建渝教授、贾乃光教授、张炳熙教授、郭宝琛教授、卿恩明教授、陈雪华教授等在京的十多位德高望重的麻醉界资深专家代表和著名的妇产科资深专家靳家玉。现场参加启动仪式的麻醉界同道还有: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的麻醉专家代表、CSA委员代表、CAA委员代表、BSA全体委员、青委。现场有二十多家媒体对启动仪式进行了新闻报道。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黄宇光首先致欢迎词,他对莅临本次发布会的专家和领导表示诚挚的感谢。他指出,中国麻醉周的顺利举办已有五个年头,我们的初衷就是让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医学尤其是对现代医学当中的“麻醉学”能够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在健康中国行动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更加强调这样一个主要矛盾,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的医疗资源的追求和医疗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之间的矛盾。在现代医学发展中,麻醉学科整体服务能力的提高是解决这个特殊矛盾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过去的三年当中,党和国家对麻醉专业寄予了厚望和支持,麻醉学科也因此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感谢上级主管部门给予麻醉学科的鼎力支持与呵护,同时我们要不负重望、戮力同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他同时指出,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学会、协会以及每一位麻醉同道坚持不懈的努力,更不离开党和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希望通过持续的麻醉周活动,让我们广大群众对现代麻醉学科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从方方面面给我们麻醉学科以声援、以呵护、以支持。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于布为致辞,他指出今年麻醉周的主题为“疫情防控救重症,分娩镇痛护新生”,代表了我们麻醉学科非同寻常的重要性。麻醉学科自1949年始建以来,经过七十年的锤炼,已经培养了近十万人的队伍。麻醉医生不仅在日常临床麻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和防控工作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此外,分娩镇痛的开展有助于缓解育龄期妇女对生产痛的恐惧,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痛苦,这是麻醉学科能够为社会作出的特殊贡献。同时,他指出麻醉不光是让病人睡一觉,麻醉医生同时也是急危重症抢救的先锋和主力,能够解决许多其他专科难以解决的疑难重症。因此他呼吁广大社会和媒体能够更加的关注和了解麻醉学科,给麻醉学科以支持和声援。麻醉学科更应该团结起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全国人民的健康福祉,做出麻醉学科的应有贡献。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吴新民作为老专家代表发言,他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中国麻醉周的启动仪式。通过过去4届麻醉周的宣传,人民群众对麻醉学科的了解更加深入,宣传效果令人满意。在去年新冠疫情的救治和防控过程中,麻醉医生奋勇担当,积极参与了危重症病人的治疗,大大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充分证明了麻醉学科的重要地位。麻醉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全国人民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但我们相信在卫健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经过我们麻醉学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麻醉学科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石丽英在致辞中指出,在抗击新冠肺炎的伟大战役中,全国麻醉专业先后派出800多名医护人员,冲锋在抗疫的第一线,充分体现了麻醉科医生在救治中担负的急先锋和主力军作用,谨代表中国医师协会对在疫情中冲锋在抗疫第一线的以及坚守在临床一线的麻醉的同仁们致以深深的敬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麻醉学科在医疗中的地位逐渐凸显,而学科的人才短缺和发展的不平衡成为现阶段的突出矛盾。在普及和推广我国分娩镇痛的工作中,各级麻醉学会和协会齐心协力、不懈努力,制定了分娩镇痛的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极大地提高了分娩镇痛率,提升了产妇的分娩幸福感,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而中国麻醉周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于提升公众对麻醉学科的了解,促进麻醉学科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书记王建东首先代表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在讲话中指出,过去五届麻醉宣传周活动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他本人作为妇产科医生,对分娩镇痛带来的获益颇有感触,剧烈的产痛能够让产妇痛不欲生,而麻醉学科对无痛分娩的开展和普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产妇生产过程中的舒适度。在2021年这个“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期望全行业能够对麻醉学科更加关注,对麻醉科医生更加关心;也期待全社会更加理解、支持麻醉科医生。当然我们也期待所有的麻醉科医生精诚团结、努力工作,为健康中国做出我们的努力。
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李国勤指出,中国麻醉周自2017年开始创办以来,连续五年面向全国、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开展麻醉学科以及相关医学专业知识的科学普及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形成了有影响力的科普品牌。麻醉专业队伍也始终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特别是在新冠病毒肺炎的攻坚战中,麻醉医生更是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挽救重症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以黄宇光教授为主任委员的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为中国麻醉学科的发展凝心聚力,一起描绘强大的学科发展理念和美好蓝图,提出了四个麻醉:即安全麻醉、学术麻醉、品质麻醉、人文麻醉。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面推进复工复产的重要时间节点上,继续举办中国麻醉周科普宣传活动,既展示了麻醉工作者们奋力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的决心和信心,也体现了麻醉学科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的使命和担当。希望麻醉学科能在发展建设中再创佳绩,走向辉煌。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王斐指出,中国麻醉周的主题与近几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内涵高度契合。无论是疫情期间重症患者的救治,还是对产妇在分娩过程当中提供镇痛服务,都是医政医管局这几年的工作重点,也是备受社会瞩目的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过程中,麻醉学科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重症患者的救治方面,麻醉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专科的医务人员携手同行,为维护患者的生命权益,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医疗服务当中,在分娩镇痛,无痛诊疗,手术的环节,围术期的各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也都有我们麻醉人的身影。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候的重要医疗救治工作中,我们麻醉科的同道们,都在一线,都在患者身边,都在维护着人民的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党和国家都对麻醉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学科特别是一个平台学科的发展是我们整个医学科学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手段。麻醉学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努力,将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落实到我们具体的学科建设和临床服务当中。
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米卫东进行了题为《敬畏生命,关注麻醉》的主题发言,他在发言中总结和回顾了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现况,重点呈现了现阶段麻醉学科的主要工作领域。他指出我们国家的麻醉学队伍虽然发展速度快,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现阶段在国家层面诸多对于学科利好性文件的发布,让我国麻醉学科迎来了最佳发展期。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层面的支持,更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麻醉周”的重要目的在于让人民群众更好的了解麻醉,了解麻醉医生的工作。
领导致辞之后,举行了隆重的中国麻醉周活动启动仪式。各位领导与嘉宾代表共同开启了本次麻醉宣传周的活动大幕,标志着2021年第五届“中国麻醉周”活动正式启动。中国麻醉学科的发展离不开许多资深老前辈、老专家的辛勤耕耘和忘我奋斗。启动仪式之后,与会的资深专家前辈被邀请上台,接受青年医生代表们的献花与致敬。
黄宇光教授、于布为教授、米卫东教授、姚尚龙教授、王天龙教授、李天佐教授、郭向阳教授、徐军美教授、张宗泽教授、张析哲教授、徐铭军教授等11位麻醉学专家详细解答了关于麻醉学科发展、学科现状、麻醉学科职责范围、麻醉医生在新冠危重症患者救治以及分娩镇痛中所起的作用等问题,增进了大众对麻醉学科的了解。(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供图)